2011年10月10日

讀通識勿背誦

半年後便是「萬眾期待」的第一屆通識文憑試,但至今,普羅市民仍對此科有所質疑。這不難明白,一來,人有墮性,不愛適應新事物;二來,即使通識科理念好,很多人卻質疑當局能否辦妥;三來,很多批評通識科的,根本不知道那是甚麼,只顧望文生義,以為通識就是「通通識」、「通通唔識」、「吹水科」等,誤解重重。

通識科大大有別於傳統學科。諸如物理化學、歷史地理等學科,重點是考核知識的內容,但通識科着重分析能力、批判思考、多角度思考等技能。這不是說知識不重要,但只有知識沒有思考能力,只是一部裝上滿載資料的硬碟而沒有處理器的電腦,硬碟容量多大,不過廢物而已。我們過去批評會考狀元「高分低能」,只懂死讀書,如今課程改革加入重思考的科目,又何以苛責呢?

那麼何謂「思考技能」呢?舉個例說,「生活質素」是今日香港的一課,教科書說,量度城市的生活質素一般有五個指標:經濟、政治、社會、文化和環境。如果是傳統學科,題目會直接問:「量度生活質素有甚麼指標?試以例子加以解釋。」但通識科一定不會這樣問,而只會給你活生生的資料,要你利用所學分析。因此,只「背誦」五大指標,並沒有分,最重要是你從資料中歸納出甚麼理據。

某校的一份試卷最能反映這一點。該題目提及兩個上了年紀的男人,一個收入不高但有兒有女,另一個富有而孤寡,然後叫同學評價兩人的生活質素。結果,凡是「背誦」五大指標的學生,全都給予零分。原因很簡單,因為五大指標是用來量度「城市」的生活質素,而不是「個人」,個人是否快樂涉及主觀因素,背誦的學生連概念也沒有弄清楚。

上述問題的結果毫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給予甚麼理據支持結論。你要指出富人生活質素高,便要指出「其物質生活優厚,但可能不喜歡過家庭生活」為理據;若要指富人生活質素不算高,便要提出「他只有物質條件,卻可能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」。

上月,考評局官員在電台表示:「通識科要求學生學習分析和思考方法,注重多角度思考,讀通識不能單靠背誦。」其實,通識的理念很清晰,只是香港一向沒有注重思考訓練的土壤,對此不解,便視之為怪物了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