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23日

廚餘的跨範疇思考

通識考試着重考核技能多於知識的累積,而多角度思考就是其中一樣必須的技能。

通識考試強調跨範疇題目。好像「生活質素」一課,雖歸類為「今日香港」這個單元,但所涉及的範疇和可應用的議題就非常之廣。以近年常引起討論的「廚餘」為例,這個議題直接關係一個社會的生活質素,因為只有富裕社會才會產生大量廚餘,連吃都成問題的非洲窮國怎會有廚餘問題呢?換言之,社會出現廚餘問題,以經濟角度來說,生活質素一定不錯。問題是,廚餘不單在道德上造成浪費,更會造成環境問題。香港的堆填區快將爆滿,面對每天數以噸計的廚餘,怎樣處理呢?這便關係到「能源科技與環境」的「可持續發展」了。廚餘不是普通垃圾,要收集和解決都有一定難度,如果我們以傳統回收廢物的觀念看待,便要考慮食物腐爛引起的公共衛生問題了。以推論之,廚餘問題不解決,香港的生活質素反而下降。

如何減少廚餘呢?最好當然是從源頭減廢。有環保組織呼籲市民不要「眼闊肚窄」,應該點足夠份量的食物,不要多點,飲宴也應少設兩道菜。這關係到「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」一節。須知道,中國人愛面子,請客喜愛「大排筵席」,為免得失賓客,主人家寧願多點菜,吃不了浪費總好過令賓客覺得主人家寒酸。這種傳統觀念與現代生活的環保觀念有所衝突,要推廣「少飯少餸」的觀念,便要克服這方面的阻力。

經濟發展與環境常常發生衝突,以致考慮一個社會的生活質素時,經常出現困難和爭議。這種爭議在香港常見,在現代中國更為常見。自改革開放後,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間出現很多衝突。另外,由於內地越來越富有,傳統觀念作崇,內地人寧願浪費滿桌食物,也要多點以示豪氣,也造成浪費食物的問題,「廚餘」問題一樣嚴重(筆者親眼在內地看過滿桌佳餚變垃圾的實況)。再把這個問題放諸全球,有地區每天倒掉幾噸食物,有地區每天餓死幾百人,便是一個全球貧富懸殊的問題了。

可以看到,單單一個「廚餘」議題,涉及的單元和範疇可以如此廣。學生修讀通識時,最重要是擴濶視野,不要為自己所學設限,培養判斷議題如何跨範疇的觸覺,學通識便會事半功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