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7日

獨立專題探究常見陷阱

獨立專題探究常見陷阱

剛開學,便收到不少同學有關獨立題研究(下簡稱IES)的求助,正好略談一二。

很多學生不知道IES是Independent Enquiry Study的縮寫,當中的關鍵字是enquiry——希望學生提出問題,然後自行尋找答案。IES可說是一個小型研究,而研究的答案並非最重要,最重要的是研究的設計是否可靠(reliable),以及是否在報告中把設計高度透明化。原因很簡單,如果設計過程中出現很多漏洞,或其他人無法知道結論怎樣做出來,這樣的結論就不可靠,怎叫人相信呢?

例如,你想問一個問題:現今的年青人是否很難置業?於是你展開一個研究,並向自己的同學廣發問卷,然後告訴大家,結果顯示香港年青人置業很難。可是,你的同學雖然也是年青人,卻仍然是中學生,置業超出他們的能力和考慮範圍,那麼結論的真確性必然會被質疑。

要設計一個可靠的研究,要考慮很多方面,而最先考慮的自然是題目是否適合。設定題目時犯錯,遺禍深遠,因為題目設定出了問題,便很難在以後的階段補救,中途改題目也不易。而設計題目時最常犯的錯誤是眼高手低,議題視野太大,超越學生的能力。例如「政府政策對貧窮人士的支援是否過時及足夠」、「父母管教方式如何導致青少年的不同行為」等,聽起來好像毫無問題,但試想,IES只要求學生交四千字的報告,單是說「政府政策」、「政策是否過時」、「政策是否足夠」等,四千字實不足以表述;又如父母管教方式和青少年的行為均不知凡幾,如何能在一個小型研究探討如此宏大的題目呢?學生又有能力完成可靠的研究設計嗎?IES並不是博士論文、大學研究,而是中學生的小型研究,以為題目越有視野越宏大就越好,往往自討苦吃。

正確做法是把議題收窄,例如只針對某一政府政策(如生果金)是否足夠,只針對「威嚴式」管教方法會否令「青少年更反叛」,便已足夠。

其實IES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,通識科涉及的批判思考、分析能力和多角度思考,均可在當中學習到。如果同學能投入IES,並得到適當指引,便會在過程中把通識技能潛移默化,變成終身受用的學習能力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